首页/ 专题专栏 / 优化营商环境 / 正文

志丹县:构建“四个三”工作格局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

来源:陕西省发改宣教中心 发布时间:2024-10-23 11:43

今年以来,志丹县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,以服务保障“双强县三基地”为目标,多措并举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突出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围绕“三个突破、四项服务、五全体系”工作目标,构建“四个三”工作格局,着力构建办事更高效的服务环境、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、正气更充盈的舆论环境,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建强三个机制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

一是建立组织机制。健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,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,制定《志丹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》,系统化、清单式、精准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。

二是建立指导督办机制。建立“工作小组周安排、工作专班月调度、领导小组季讲评”和半年、年终不定期督查督办工作机制,重点围绕突出问题、短板弱项开展督查。截至目前,督查发现问题15件,已整改12件,正在整改3件。

三是建立成效评价机制。制定《志丹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考核办法》,明晰量化各单位目标、任务、责任、时限、赋分五项标准,实行评价打分通报制。

聚焦三块服务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

一是服务项目建设。深化“多审合一、多证合一、多测合一”改革、项目开工许可“一次办”和“交地即交证”改革,推行进一步优化联合审图、联合验收等并联审批机制,完成“交地即交证”25宗256.25亩,社会投资等3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压减至85个工作日,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以上。成立5个项目审批服务工作专班,推行“项目管家式”服务。在农村产业道路建设项目中率先实施一图准建、一价定标、一文审批“三个一”创新改革举措。

二是服务企业发展。制定《志丹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,去年县财政拿出200万元奖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;加强涉企政策兑现,上半年成功培育1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,通过技术改造、规上培育、稳增长等项目,为企业申报各类奖补资金400余万元,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。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清理,台账内共777条13.41亿元账款。截至7月底,台账内欠款实现“应清尽清”。

三是服务群众办事。着力减环节、优流程、压时间、增便利,获得用水、用气、用电时间分别压减到7、3、12个工作日,全面实现线上报装、购买水电气,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。目前累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603件,便民服务类事项约43522件,办结率达99.96%,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显著。

突出三项特色着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

一是建立“问题墙+回音壁”服务体系。把群众意见建议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,制定出时间表、整改路线图,跟踪问效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
二是健全服务市场主体体系。围绕办证、缴税、缴费、财务、信贷、年报等问题在线上线下答疑解惑,服务企业走好第一步。截至目前,全县新增市场主体968户,解决问题900余次,市场主体总量存续达到11957户。

三是完善县乡村便民服务体系。建强县级政务服务大厅,健全镇街政务服务综合中心,建实村级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,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。

创新三条举措着力构建正气充盈的舆论环境

一是发放营商名片。深入社区、企业、园区解读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《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向市场主体发放营商环境二维码服务名片,实现扫码显示服务事项清单,便捷市场主体办事。

二是拓展便民渠道。制定《志丹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(试行)》,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电话、举报箱,发布投诉举报公告;开展遍访市场主体行动,聘请营商环境体验官,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诉求,及时解决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
三是营造营商氛围。利用电视、门户网站、短视频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,大力宣传营商环境惠民利企政策,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知晓率和获得感。截至目前,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宣传100次,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,印发简报10期。